我叫卡卡,一個在台灣生活了七年的大馬女孩。
愛旅遊 │ 愛美食 │ 愛逛街 │ 愛港劇 │ 愛分享
我不是專業blogger,但我只是愛sharing。

單純就愛吃吃喝喝到處走走看看世界感受生活,然後寫一堆囉理吧索的廢文。
沒事就愛在家裡煲劇,特別是港劇。就是一個典型被港劇薰陶長大的小孩啊!

活動企劃 文案撰寫 產品行銷 部落客邀約 歡迎洽談
casuarina2004@gmail.com
taurusprincess20@gmail.com

2025年11月19日 星期三

Spotify 港台市場專案筆記:大膽、幽默、在地化的泰國創意如何啟發我?


如果要用一句話形容這半年的工作,應該是:
這是一次「每天都在重新挑戰自己創意邊界」的旅程。

今天特別想分享一些這段 Spotify 專案旅程中累積下來的心得。

為期半年的 Spotify TW & HK Go-To-Market 專案即將告一段落,而這段時間,我主要負責如何提升 Spotify 在台灣和香港的能見度,實際操作的層面包括:社群內容策劃、平台跨市場的在地化、社群策略、影片腳本,以及與泰國創意團隊的日常協作。這不只是一個製作專案,更是一次完整的跨文化創意碰撞。


這幾個月讓我最深刻的體會之一是:

優秀的創意,往往誕生於文化視角的差異與碰撞。

這次的專案最主要是與泰國的創意團隊密切合作,包括創意發想、選題、企劃等等,在這個過程中,我被他們在 campaign idea、video creative、caption direction 上展現的能量,深深震撼到~

他們的大膽、黑色幽默、甚至勇於突破品牌框架的做法,讓我重新思考

「品牌能承受的創意上限,到底在哪裡?」


泰國的行銷文化本來就以「膽大、敢玩、不怕怪、不怕跳 tone」著名,這次完整感受到: 

  1. 他們擅長把音樂與日常情緒做誇張化表達,像是斑馬線行人號誌,也能玩音樂梗,雖然每個市場對這件事的接受度不一,但至少在創意上是獨特的。

  2. CTA 文案永遠比你想像得更直球,甚至帶一點挑釁式的語言,相較於其他市場比較含蓄的呼應方式,他們就是敢更 push 一步。(但又push 得很自然)

  3. 情節很敢,但仍然緊扣品牌核心價值,會把歌、生活場景和誇張的元素結合,甚至不怕超現實,但最後還是會回到:「這首歌讓你的日常更有 vibe」這種 Spotify 的核心敘事,而不是為了搞笑而搞笑,是有邏輯有目的創意。

  4. 娛樂性高但不失策略,也許這就是泰國創意最讓人佩服的地方,某些 campaign idea 會看似荒謬搞笑,但其實背後都有明確清晰的 insight,用極端情緒場景去放大一些使用情境,讓 TA 可以秒懂「這首歌可以 match 哪一種 vibe」,即便在娛樂之下也在強化產品使用方式。


結語:

這些創意能量也讓我在思考和企劃台灣與香港市場的內容在地化時,更加敢嘗試不同語氣、玩更多文字情緒,也在保持品牌一致性的前提下,加入更多 Asia Market Flavor。

更重要的是,這次專案重新讓我的行銷思維有了些許反轉,也在跨文化溝通、語氣調性判斷、內容策略敏感度上更精煉。

不同市場對同一個創意的反應完全不同,而正是這些差異,也更明確解釋了:

「在地化的核心價值,不是翻譯,而是理解。」

剛好呼應了我半年前的論文主軸,不單單在行銷,其實在企業的整合整合上也恰恰如此。

沒有留言: